故宫文创产品:从“小卖部”走向大市场

发布时间:2014-11-25点击率:530

将朝珠做成耳机,让雍正皇帝在画中“动”起来,印着御笔“朕就是这样汉子”的折扇……作为唯一世界上每年接待游客超1000万的博物馆,近来北京故宫博物院推出的多种文创产品广受人们欢迎。

  

  从“高冷”到“萌萌哒”

  

  “我原来不知道‘萌萌哒’是什么意思,问身边的年轻人这是好词还是坏词,他们回道‘还行吧’;后来我又看到‘脑洞大开’这个词,我问身边的人‘这词应该是坏词吧?’,他们又回‘也还行吧’。”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兴致勃勃地对记者说起这一经历。

  单霁翔首次“触电”这些新词,来源于故宫博物院新近推出一系列文创产品后,网友们潮水般的点评。对于这位“50后”院长来说,这是种新鲜的体验。就像是紫禁城内厚重的历史文化,在适当的文创包装下,与互联网产生了美妙的“化学反应”。截至目前,故宫博物院已推出6700多种文创产品,2013年销售额达9亿元。

  在很多熟悉故宫的人看来,这些新变化着实让人感到欣喜。业内人都知道,文创产品部门最早只是博物院的“小卖部”;在很多游客眼中,它只是原先故宫御花园里卖纪念品的那些小商店。但到现在,这些小卖部一步步成长为一个机构,对于新媒体的运用也从被动化走向比较自觉。故宫的员工也承认:“过去文创产品复制品较多,或是成套出版图书,又厚又沉。”

  在许多故宫文创团队人员看来,放眼全世界的博物馆,对于新媒体的应用程度,北京故宫博物院虽然还谈不上先进,但处于一个格外努力的状态。

  

  “我们与台北故宫相互学习借鉴”

  

  最近北京故宫一组名为“雍正:感觉自己萌萌哒”的动态照片迅速蹿红,也让网友纷纷大呼被萌到“hold不住”。无独有偶的是,台北故宫博物院去年推出一款“朕知道了”纸胶带,作为康熙皇帝真迹的复制品,简单4字却又霸气十足,让台北故宫名气大旺。

  许多人喜欢将北京的故宫与台北的故宫相比较,其中文创领域总是人们的聚焦点。人们不难发现,台北故宫的文创产品实用性较强,小巧灵活、体验性好;而北京故宫的文创产品则比较厚重,历史感知识性强,文物复制品也比较多。

  关于这一点,单霁翔说:“现在我们也在相互借鉴。对于台湾的一些设计理念,我们结合故宫的实际及大陆人的生活习惯,在不断地学习。”

  

  从深深的宫墙中“飞”到民众身边

  

  “为让人们把‘故宫文化带回家’,能够用的办法我们都在用。”单霁翔也道出了难处——因为故宫文化覆盖面广、游客体量大,单一的模式很难满足不同民众的需求,“众口难调”是客观存在的。但他们一直在努力。

  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文创团队看来,博物馆的文创产品从设计到跟公众见面,并非是件信手拈来之事。在他们眼里,从让人拍案叫绝的好创意出发,将图纸变成实际,经过工厂制作到最终变成人们喜欢的产品之间,有一个很长的过程要走,其中还存有一些瓶颈亟须突破。

  单霁翔认为,目前还需更详细地了解公众的需求,更扎实地挖掘故宫藏品的信息,更睿智地应用现代科学技术。 “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要扎扎实实,每一个环节都要听取社会的反馈意见。不是闭门造车的过程,而是不断地根据反馈信息改进再研发的过程。”单霁翔自信地说,“我觉得经过我们的最大努力,现在的故宫不但萌萌哒,而且有典雅风度。不但脑洞大开而且心胸开阔。不但霸气十足而且接地气!”

微信二维码

欢迎关注

品牌与评价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欢迎关注

品牌与评价公众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