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片文化的沃土。
这是一方诗意的校园。
这是一座精神的圣殿。
这是一朵盛开的人文教育之花。
这,就是赤峰建筑工程学校,即赤峰建筑高级技工学校。
赤峰建筑工程学校,即赤峰建筑高级技工学校,原楼子店职业中专,建校32年来,以其建筑专业品牌,享誉蒙东。
学校搬迁到锦山镇西城区后,赤峰建工人确立了“走近大师,走向经典,以人育人,以文化人”的教育之路,形成了“大师精神”、“书院气象”的办学特色。
走近大师:让师生仰望精神星空
以人育人,就是让师生走近大师,用大师的“身教”,引领师生,引导成长。
学校以建筑大师贝聿铭先生、王澍先生为专业导师,以艺术大师韩美林先生为才艺导师,以国学大师冯其庸先生、著名哲学家周国平先生为文化导师。
请韩美林先生题写校名。建澍泽园,“澍泽”取“好雨润泽”之意,园内敬立大师影像、展布教言,让师生仰望大师,向往其为人;聆听教诲,好雨滋润心田;建“美林园”,园内青青芳草,白桦丛丛,因大师名字,精神照耀,草木生辉。
用陶行知、贝聿铭、冯其庸、梁思成、张锦秋等大师或书斋名,为大楼命名。在“行知楼”内,分楼层建大师主题长廊,展列贝聿铭先生、韩美林先生、冯其庸先生、王澍先生以及他的导师齐康先生的文化活动及其作品影像。展示世界著名建筑大师的建筑作品。用大师的名字命名班级,韩美林班、冯其庸班、王澍班,成为全校师生企慕追求、成长发展的文化标杆。
“赤峰启功书院”,是全国唯一一家独立的启功书院,国学大师冯其庸先生亲笔题写“启功书院”匾额。书院内,有以启功先生的号命名的“坚净书社”、有以冯其庸先生的号命名的“宽堂学堂”,有以王澍先生的名命名的“雨润书屋”,有“美林艺术研学室”、“周国平读书室”,存藏他们的书籍、作品和音像资料等,让师生读他们的传记,学他们的事迹,走他们的道路,让大师的精神和思想,成为师生仰望的星空。
启功先生的亲属张景怀先生说,像赤峰启功书院、像赤峰建筑工程学校这样对启老重感情的较多,但把启老的文化和精神弘扬到这种程度,养育后人的不多,你们做的是功德无量的事,很让我感动。他欣然为启功书院捐赠了启老的书法作品和著作。他说:“启先生的作品放在这里,一定能更好地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大师墨宝,价值连城,成为赤峰启功书院的镇院之宝。
学校充分发挥启功书院的文化资源优势,见大师,请名人。著名哲学家、作家、学者周国平,著名散文家鲍尔吉·原野,冯其庸先生的学生、原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副院长叶君远,著名教育专家肖川,著名散文家红孩,赤峰学院党委副书记、红山文化学者于建设,特级教师徐安德、丁榕等近30位学者名人先后来校讲学,举办大地讲坛。请当地名师讲学做课。让本校教师作专题报告,打造教师团队,让他们既是经师,又成人师。学大师、成名师。
根据职校学生特点,编写校本教材《学会感恩》、《诗意人生贝聿铭》、《为了山河更壮美》、《尊严·高贵·幸福》、《天空·大地·河流·花朵》、《仰望星空》等,深受师生、家长和社会的好评。启功书院副院长申国君编著的校本教材《冯其庸画传》,得到了冯老的认可,已由中华书局出版,发行全国。
启功书院,正在成为一座高品位的文化殿堂,一个高境界的精神坐标。
走向经典:让师生走向广阔深刻
以文化人,就是让师生走向经典,用经典的“言教”丰富心灵,提升精神。
“无限地相信书籍的力量”,“书籍,真正的大学;读书,最好的教育”,是赤峰建工人的教育信念。在学好技术的同时,学校把“听20场名人报告,读20本人文经典”,作为学子的培养目标和毕业标准。
学校为师生确定了必读书目,包括哲学的、文学的、专业的,学生20部,教师50部。进行课程改革,开设读书课,把人文经典引入课堂。每天一节早读、一节晚读课;改革考试办法,把经典阅读纳入师生考试和考核;举办冯其庸、周国平读书节,韩美林技能艺术节。读书节上,全体师生静校读书,请名家讲座,举行赛诗会和读书报告会,集体诵读,读书笔记评比,千名学子读书签名;2014年3月1日,冯老在病榻上为赤峰建工师生题词:“每个人都是一样的,就看你努力不努力,勤奋努力就会有成就,不勤奋就自然不能有成就。”读书节上,把冯老题词作为读书誓词,师生共诵,声震校园。
营造读书氛围。“不读书的教师,是没有希望的教师;不读书的学生,是没有希望的学生;不读书的学校,是没有希望的学校”,已成为赤峰建筑工程学校的教育信念。学校为教师买书,奖书;品牌教师、优秀教师每月有200-300元购书款;鼓励教师走藏书,读书,教书,写书的成才之路,写书的,学校为其买书号;对青年教师进行读书考试;校长和青年教师进行读书对话举办“读书沙龙”。鼓励家长给孩子买书,鼓励学生借书、买书、藏书、读书。
开设才艺素养课,坚持开展“一生一生一体艺”活动,组建了象棋、太极拳、太极扇、国画、油画、合唱、舞蹈、葫芦丝等学生社团。让学生欣赏名曲名画,观看影视名片、学建筑美学。韩美林先生的教诲:“建筑本身就是一门艺术,学建筑的人不能不懂艺术。艺术是建筑的灵魂,人文精神是艺术的灵魂”,为赤峰建工人一直坚持的“以艺养德、以技立身”的教育理念和做法,提供了思想源泉。
周国平先生评价赤峰建工:“一个技术学校,这样重视人文教育、艺术教育,引导师生读书,全国少有,很让我感动。”一个家长深有感触地说:没想到一个职业学校,能办到这样有文化。
2014年6月18日,全区创业工程推进会议暨高校毕业生就业现场会在赤峰召开。会上,内蒙古自治区副主席白向群称赞赤峰建筑工程学校:理念先进,思路明确,技术中有文化,文化中有技术,各高校应该学习借鉴。
赤峰建工,进行着“读书育人、技能立身、教育立人”的教育实践,坚守着“做人第一、修业第二”、“让学生既会做事、又会做人”的教育信念,达成着“蓝领精英、商界领袖、精神贵族、共和国基石”的学生培养愿景。赤峰建工,大师的身教,大典的言教,构成了强大的教育场、文化场,师生的生命之树,正在生发,生长,日渐叶茂荫重;大师精神、书院气象正在成为特色。赤峰建工,正走在文化名校建设的道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