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技术市场平台正式上线,由网络平台、对接平台及交易平台组成,网络平台用于需求及成果的发布,对接平台用于定期或定向组织在线及线下对接会,交易平台用于成果交易、技术合同登记及交易备案,平台内第三方中介服务机构为成果转化全过程提供服务。今后,从技术到产业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将可更高效地解决。(12月15日《贵阳晚报》)
技术市场在我国并不是一个新东西,伴随着改革开放后的市场经济,各地相继建立了技术市场,有的地方政府还专设了技术市场办公室。技术市场的建立,尽管为科技体制改革、产学研一体化推进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仍存在技术转移实施率低、科技资源有效利用不够并存的矛盾。究其原因,除了认识与体制之外,技术市场由政府主导的传统线下模式,天然存在信息不对称、效率低下的问题,就是很重要的原因。
信息化时代,基于互联网的技术市场,在提高市场交易效率、缩短技术转移的周期、减少交易双方的信息不对称、降低交易成本等方面,相比传统技术市场有着明显的优势,而且还可以为技术交易本身提供更为便利的市场增值服务,因此,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网上技术市场在国外获得了迅速的发展。然而我国,尽管民间资本基于商业化考量,也进行了不少尝试,但整体进展仍不如人意。在这种背景下,贵州省技术市场平台无疑值得期待。
纵览国外技术市场发展的趋势,很重要的有两点,一是正加快从政府主导的传统线下模式向市场主导的线上模式转变;二是技术市场本身正逐步向规模化、集团化方向发展,平台的“长尾效应”日益显现。贵州省政府牵头搭建平台,让第三方中介服务机构为成果转化全过程提供服务,既很好履行了政府的公共职能,又让市场机制起主导作用,而且起点很高,平台集成,这无疑符合技术市场本身发展的规律与趋势。
网络时代的技术市场,逐步衍生出相应的商业模式,如全面服务模式、信息模式、咨询服务模式、难题模式、UZB模式、拍卖模式等等,不同的模式有其不同的市场定位与市场特色。对政府牵头搭建的技术市场平台,最重要的是要有活力,一方面为中介服务机构开放不同模式的服务,另一方面是要通过政府一揽子的政策,激发各种技术要素的积极性,参与到平台中来,真正发挥平台的枢纽作用。否则,效果就会受到局限。
因此,技术市场平台正式上线,对贵州来说,还仅仅是第一步。由于目前专门针对技术市场的法律规章还处于缺位状态,能否建立起相对完善的政策法规,将直接影响着技术市场的规范与发展。能否吸引和建设足够强大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提升服务质量,除了牵线搭桥之外,还能否提供评估、商业化计划开发、市场预测等专业化服务,也将影响技术市场平台的活力。对科技基础相对薄弱的贵州,能否敞开胸怀,主动扩大服务范畴,也将决定技术市场平台未来的地位。
更重要的是,技术市场要充分发挥作用,就必须与其它要素市场有机结合、协调互动,实现资源整合和创新驱动,而这,不仅取决于技术市场本身,也取决于“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发育程度。技术市场平台网络化在起点上站在了高地,值得期待,但也仅仅是起点而已,需要配套的工作还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