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绍伟和他的卓越维修团队

发布时间:2014-12-23点击率:712

 在山东能源淄矿集团许厂煤矿有个平均年龄只有32岁的皮带维修班,自2004年10月成立以来,他们先后有21项技术创新成果分别获得全国质量协会煤炭工业分会、省煤炭行业协会和集团公司科技大会的表彰,成为矿区赫赫有名的“卓越维修团队”。他们是怎样做到的呢?12月17日,笔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笔者走进维修团队“掌门人”杨绍伟的首席技师工作室,墙上悬挂的维修团队成员名单首映眼帘。笔者注意到,这支84人的维修团队中,有8人取得“金蓝领”技术资格,2人取得首席技师资格,6人取得技师资格,15人取得高级工技术资格,另外还有大专以上学历20人,技校学历43人。这样一支群英荟萃的维修团队,其技术实力毋庸置疑。

  “持续学习、共同提升是我们团队不断前进的源动力。”杨绍伟告诉笔者,随着矿井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生产现场新技术、新装备的不断推广和应用,现有维修水平已经不能满足工作需要,技能提升已成为制约班组发展的“瓶颈”。

  对此,他们积极搭建职工学习交流的平台,定期邀请厂家技术人员对新设备、新工艺开展技术培训,尽快提升全员维修技术水平。同时,他们还坚持每周召开一次维修经验交流会,每月召开一次事故分析会,每季度召开一次小改小革研讨会,每半年召开一次创新成果发布会,以此激发全员主动学习,持续提升的热情。今年以来,他们已累计开展各类技术培训26场次。

  学习是基础,实干是保障。杨绍伟和他的维修班管理着井下12公里的皮带运输线,管辖范围内大小设备1180余台。“出炭不出炭关键看机电,提升不提升要看皮带维修工,我们分管的设备如出现故障,将直接影响原煤提升,给矿井造成损失。”杨绍伟介绍,自2009年以来,他们已连续5年实现了机电设备零事故,受到了矿领导的嘉奖。这一成绩取得的背后,得益于他们团队人人都有一手绝活。

  翟术名是该维修团队的一名成员,主要负责皮带机轴承的维修和保养工作。他利用医用听诊器原理成功研制出了设备听诊器,成为一名“皮带医生”,每班对轴承进行“问诊”,及时发现和处理轴承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无独有偶,高树忠、刘永亮、张俊星等人通过向专家请教学习,现已全面掌握了皮带接头硫化工艺、皮带装载工艺、PLC控制皮带等技术,每年可减少维修费用100余万元。

  创新既能提升班组活力,又能提高班组战斗力。他们抽调班组技术骨干成立了QC课题攻关小组,重点对工作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开展攻关研究。“我们每确立一个攻关课题,都要明确课题带领人,课题完成人和完成时间,确保技术创新工作取得实效。”杨绍伟说。今年以来,他们已先后完成“悬挂式液压钢丝绳牵引机”、“水洗式除尘机”、“配仓带液压牵引装置”等38项科技创新成果,累计创效118万元。

微信二维码

欢迎关注

品牌与评价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欢迎关注

品牌与评价公众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