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小米战略以18亿元入股爱奇艺,加强自身在内容源方面的布局,因为这家新锐的互联网早已与优酷土豆达成资本和业务方面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在互联网视频领域开展内容和技术合作。
小米这一资本运作再正常不过,然而在11月19日这一天却显得格外耀眼,因为在手机业务上的直接竞争对手——魅族在同一天发布了型号为MX4PRO的新款手机,盘算着上头条的魅族就这样被小米抢了风头。
在大众眼中,小米与魅族是对名副其实的“欢喜冤家”,源于两家公司创始人黄章与雷军的历史渊源。但实际上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两家公司已经展示出完全不同的属性。
魅族是早于小米开始经营粉丝,建立口碑营销的,早在魅族的MP3时代,黄章就已经开始采用“做社区”的方式“自娱自乐”——远离媒体,贴近终端。在移动互联网还没有普及的年代,以PC为终端实现上网的社交方式,还是以论坛灌水、QQ聊天、社区互动为主,魅族独特的“论坛文化”正是基于PC时代的互联网特征,利用论坛社区来进行产品的营销。
然而移动互联网的浪潮比黄章想象的要凶猛很多,以论坛为基础的营销方式已经不再适合移动互联网时代。小米依靠在米聊、微博以及微信等社交媒体充分挖掘了用户的社交价值,雷军或是小米每次在社交媒体上引发的话题,都可以引起用户的广泛关注。
与魅族这种坚持自主制造、实体店销售手机来赚取硬件利润所不同的是,小米是一家完全意义上的互联网公司,手机硬件的利润并不是这家公司的全部追求。严酷的市场竞争让魅族有所触动,种种迹象表明,小米意图开始模仿小米建立一个内容、服务、硬件和商业的生态系统,但完成这一生态系统的前提就是在终端市场上具备足够的规模,小米今年第三季度的智能手机出货量为1840万台,除了少数海外新兴国家市场的销量,大部分为国内销量,而魅族全年销量尚不足小米一个季度的一半,在如今手机产业的竞争早已不是小米刚刚起步的年代,魅族扩大销量的难度可想而知,对于后期在资本市场的估值更是困难重重。
也就是说,在小米已经开始布局内容源之时,魅族还只能通过依靠发布新款手机来博取关注度,因为解决手机销量才是魅族的当务之急,尽管魅族为自己规划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商业框架,但实际实施上仍存在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