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晓辉:敬业诠释责任,精业成就梦想

发布时间:2014-12-25点击率:651

近日,从在南宁举办的2014年全国第三届载货汽车装调职业技能大赛上获悉,代表一汽集团参赛的锡柴汽车装调高手殷晓辉,以精湛的技艺,力挫群雄,以理论与实践第一的优异成绩获得了中型车组金奖。

  是什么力量支撑着这位70后连续三次跃上全国大赛的领奖台?让我们一同走进他的世界——

  

  苦练“超前功” 敬业成就“高手”

  

  细究殷晓辉技艺精湛的原因,恐怕一两句话难以说清楚,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孜孜不倦的求学精神、在实践中善于动脑,是他获得成功的重要法宝之一,也是他“思之愈久,发之愈速”的必然结果。同事们清晰地记得,殷晓辉刚入行那会,“造中国最好的改装车”是他的梦想。为尽快进入工作角色,迅速掌握汽车装调技能,殷晓辉整天围着汽车钻进爬出,通过积极探索汽车装调技术,苦练“超前功”,摸索出了近千种汽车底盘的性能和特点,成为装调“高手”,分别获得一汽集团重型载货汽车装调比赛第一名、一汽集团百工种技能竞赛重型载货汽车装调比赛第一名、全国首届载货汽车装调技能大赛优秀奖、全国第二届载货汽车装调技能大赛二等奖等。

  “一旦线上出现疑难杂症,只要有殷晓辉在,大部分故障都能迎刃而解。”这是殷晓辉爱徒张雄伟对师傅的评价。张雄伟说,殷师傅通过多年的摸索,已形成一套故障排除的经验和诀窍,仅凭借“看、听、摸”,就能诊断出病症所在。

  “碰到的问题多了,解决的速度就快了。”殷晓辉的徒弟丁锡丰也说,仅由师傅殷晓辉自制的轮毂挡泥板整形专用工具就大大提升了调试报交进程。丁锡丰告诉记者,近几年,殷师傅自主创新改善项目每年都有30多个,“受其影响,我们这些徒弟也养成了一股倔劲,遇到问题不解决就绝不罢休。”丁锡丰说殷晓辉还发挥技术优势,组织大家学技术,班组多技能率达到了90%以上,班组也成为一支能攻善战的高素质团队,先后有二名弟子通过一汽选拔进入全国比赛,并取得优异成绩。

  

  破疑难杂症 精业成就创新

  

  “作为汽改生产一线的党员,要想实现自我不断超越,就必须自主创新,干具有挑战性的技术难活。”汽车整车调试是一项技术全面、千变万化的工作,汽车车型不断在变,而且每辆车的情况也有不同之处。如何有效缩短新品试制周期,确保新品能在第一时间内推向市场呢?殷晓辉近年就自行设计制造了一个汽车仪表诊断台,当汽车仪表发生异常时,只需将仪表或感应器放到仪表台上进行测试,就能很快而且很正确地判断出故障的问题点,提高了故障的排除效率,降低了误诊的风险。原来当调试车辆仪表发生异常时,调试工必须从汽车的仪表到线束到传感器逐一进行检查分析进行故障排除,效率比较低,且容易造成误诊。

  “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在新品试制、试验过程中,殷晓辉就是这样凭借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过硬的调试技能,先后解决了一些连技术人员都无法解决的实际问题——CA5200底盘试装欧Ⅰ机无预热、CA4161底盘试装奥发机线束错乱、水泥搅拌车配装CA6DL机路试时暖风机不工作等技术难题,确保了新品第一时间推向市场。

  

  以过硬技能 向梦想前行

  

  “一个人的过硬技能只有服务于企业生产才能体现出真正的价值。”

  俯首看,今年1-11月份,锡柴改装车在竞争中实现迸发,自卸车销售同比增幅达30.75%,专用车销售同比增长61%。在这些亮丽数据的后面凝聚着殷晓辉他们的责任意识。

  “优化自卸车装配流程,提高单板综合装配能力;优化硬顶车装配工艺,提高生产效率;自制液压油位指示器,避免断油造成的生产浪费;自制定尺工具,提高蜂窝板隔货条安装效率;蜂窝板车厢内喷涂工序的改进……”高产期间,殷晓辉与工段员工积极探索装配中的新工艺、新方法,1-11月提出的72个自主创新改善项目,范围涉及生产操作、产品质量、工装夹具、安全保护等多个方面,通过不断改善,简便了装配工人的操作,提高了装配工段的劳动效率,提升了产品质量——

  “从单班生产5台车能力提升至单班生产7台车,自卸车装配效率提升25%。”面对订单远超生产能力的情况,殷晓辉想方设法挖掘班组职工潜力,不断优化调整生产工艺布局,有效提升了改装车的生产能力,最大限度地满足市场需求。他所提出的“调整自卸车生产工序”,解决了上斗和装油缸等工位的生产瓶劲问题,有效提高了自卸车生产效率。同时,殷晓辉班组开设了地装式自卸车装配线,解决了液压件、管道等工序瓶劲问题,使自卸车产能由7台/天提升至13台/天,日产量提升85%。

微信二维码

欢迎关注

品牌与评价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欢迎关注

品牌与评价公众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