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被誉为“中国养猪第一股”的雏鹰农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三门峡生态养殖基地,首次向公众开放,由媒体记者、消费者、投资分析师等80余人组成的探访团,走进雏鹰集团三门峡生态养殖基地,探访生态养殖奥秘。
三门峡市副市长牛兰英,陕县人民政府相关负责人,雏鹰集团董事长侯建芳等参加了公众开放日活动。
品鉴生态肉:
“吃出了小时候的记忆”
当天上午12时,探访团一行首先来到陕县西李村乡龙脖水库附近,参观距陕县生态养殖地最近的水源。该水库清澈、丰沛的水源,以及周边天然的绿色景观,吸引了不少来访者的目光。得知生态肉品鉴会就在此地举行,探访团嘉宾表示很享受。
鸽蛋红烧肉、生态丸子汤等,以雏牧香生态肉为主食材烹制成的菜品,口感细腻,味道醇厚,得到了大家一致好评。尤其是红烧肉,因其肥而不腻、香软弹滑的口感,被赞“最好吃的红烧肉”。有嘉宾表示,“吃出了小时候的记忆。”
探访生态养殖,
雏鹰集团获赞誉
16日下午,探访团来到三门峡陕县生态养殖基地,深入了解生态养殖。
来到一栋散养区前,探访嘉宾看到生态猪正在惬意地自由觅食。隔着围栏,探访团一行饶有兴致地观察生态猪的活动情况。据讲解员介绍,雏鹰集团的生态猪品种是从全国各地优选出的地方猪为主的黑猪,养殖周期在10个月以上。而交给农户的生态猪,在经过几个月的专业饲喂后,有效地减少了疫病风险、确保生猪体质健康。
随后,探访团一行来到养殖基地的制高点。放眼望去,蓝色的猪舍顶棚点缀在山野之间,众参观者忍不住对生态养殖基地的规模,纷纷竖起大拇指。
记者了解到,在检疫方面,公司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严格执行检疫程序,具有完善的生产质量控制体系,公司内部对生猪的检疫完全符合国家规定。
在生产管理方面,三门峡生态养殖基地秉承“边建设、边生产”的养殖生产理念,严格按照国家与当地政府有关政策规定实施生产建设。
在环境保护方面,三门峡生态养殖基地建设遵循绿色环保的原则,并根据当地畜牧局的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制订了生态猪的防疫、消毒、疾病控制、养殖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制定了疫情报告流程、活畜禽出入场流程、免疫接种流程、消毒流程、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流程,规范了生态养殖工作,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来访嘉宾提问,
雏鹰董事长现场答疑
实地探访结束,雏鹰集团董事长侯建芳在三门峡雏鹰农牧有限公司视频会议室回答了来访嘉宾的提问,并针对消费者关心的话题,逐一做了解答。
中国畜牧业协会理事、猪业分会副会长王立贤博士指出,相对于传统圈养生猪,山地放养使猪群享受到足够的阳光、清新的空气、干净的水源,猪肉品质更高,营养也更为丰富。
王立贤说,目前中国国内还没有明确的生态猪标准,但三门峡生态养殖基地,充分利用荒山荒坡,为优良猪群提供了足够的活动空间,堪称生态养猪业的典范。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教授王楚端说:三门峡现场比想像中要好得多,同时建议仔猪长到70斤再放到散养舍,就算冬天放养也不会造成太多损益。生态猪的放牧也是有时间性的,并不是一直生活在舍外,需要根据天气、饲料作物生长情况以及猪只的大小情况做出调整。三门峡雏鹰属建设期也还在探索中,通过就地消除、内部循环利用的方式处理粪污。王楚端认为,以循环方式饲养出来的猪就是生态猪。
河南农业大学牧医工程学院教授任广志也提到,生态本身是指环境,就三门峡生态养殖基地目前的养殖环境来看,足以达到生态标准;从品种、饲料(没有任何违禁药品)、生长环境来说,都是符合“让国人吃上安全肉”的。
专家一致指出,生态养殖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包含了品种、环境、饲喂等多方面的因素,生猪养殖不是越原始越安全,必须要有适度人工干预。最终所追求的是养出健康的猪,而不是营养缺乏的猪。由于猪生长所需的营养成分无法完全从青绿作物或放牧得到满足。为了让其营养均衡,在适当的时候需要进行人工干预。
通过实地走访及现场答疑,探访团一行肯定了雏鹰集团在生态养殖领域所做的探索和努力。从全产业链体系的构建到与消费者地沟通,雏鹰集团用真诚的态度和积极的行动,践行“让国人吃上安全肉”的企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