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用5分表示非常满意,1分表示非常不满意,总的来说,请问您对您的生活满意吗?”
这是零点研究咨询集团2014年9月对北京、天津、上海等36个城市进行入户调查时的问题。12月24日下午,在中国社科院主办的“2015年《社会蓝皮书》发布暨中国社会形势报告会”上,这一调查结果在蓝皮书中得以公布。
根据蓝皮书中的《2014年中国城市居民生活质量指数报告(以下简称“报告”)》,2014年中国城市居民生活满意度均值得分为3.51分。这是在最近15年中,继2008年、2011年、2012年之后第四个满意度得分超过3.5的年份。
报告显示,在2000-2014年的15年中,中国城市居民的生活满意度水平尽管有所波动,但大致保持上升势头。与2000年3.27分相比,15年后的我国城市居民生活满意度已经达到了3.51分,而且2011年之后的最近4年,生活满意度水平基本维持在3.5分左右。报告作者零点研究咨询集团董事长袁岳表示,2014年(民众)生活满意度的核心指数普遍出现了上升势头,部分指标甚至达到了历史峰值。
值得关注的是,报告显示,近两年中央高压持续的反腐大大提高了城市居民的生活满意度。
报告指出,近年来,党中央加大反腐力度,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各级政府积极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党风党政得到了较明显的改善,城市居民对此是表示认可的。从对反腐败的满意度来看,2013年和2014年分别增加0.21分和0.35分。
袁岳表示,“中央对反腐力度的加大,直接提升了城市民众对政府的满意度,表现为对各级政府服务满意度有所提升,这种提升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居民生活满意度的提高”。
城市居民的生活满意度是建构在对国家发展的信心之上的。调查显示,城市居民对国家发展的信心明显高于其对个人未来的发展信心。而对国家发展的信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城市居民对未来的确定性认知,进而间接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满意度。
根据2006-2014年的调查数据显示,2007年以来城市居民对经济发展和中国国际地位提升的信心度基本维持在4分以上,对社会事务发展信心也均在3.5分以上,尤其是党中央在2014年连续采取的反腐措施大大强化了民众对于社会事务发展的信心。2014年,人们对社会事务发展的信心达到历史最高点——3.87分。
报告还显示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2014年的城市居民生活满意度相比2013年略有提高,但对生活不满意的比例却与2013年持平,分别为11.9%和11.0%。部分与人们生活满意度相关的指标有所下降,包括物价承受力,对政府管理经济事务、外交事务的信心度等。其中,物价承受力连续多年在低位徘徊,这表明目前物价上涨所带来的生活压力仍然是影响人们生活满意度提高的主要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