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山河更壮美

发布时间:2015-01-21点击率:575

赤峰建筑工程学校前身是楼子店建筑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始建于1982年,2010年8月搬入锦山新校区,改校名为赤峰建筑工程学校,隶属于赤峰市喀喇沁旗教育局;2014年6月被自治区人社厅批准为赤峰建筑高级技工学校。建校32年来,以其建筑专业品牌,享誉蒙东。

  赤峰建筑工程学校以“内涵发展,品牌提升”,实施文化建设、基础能力建设,实施教育、教学改革,提升质量,打造品牌。

  学校以建筑类专业为品牌,工程造价、建筑工程施工、建筑设备安装专业是内蒙古自治区级骨干专业。   

  提升质量 打造品牌

  学校实行二级管理,增强管理效能。学校管理的层级越多,内耗就越大,直接的管理最好;团队管理的单位越小,效能就越大,小的就是好的。该校从2013年开始尝试从多级管理向二级管理过渡,实行了“校中校式”二级管理改革,先实行校→专业部制二级管理,后实行校→分校制二级管理,分校成为了相对独立的实体机构,享有充分的办学自主权,包括人权、财权、物权、事权。同时承担招生、就业、教学、教育、服务、管理、评价等责任。责权利统一,增强了管理效能。学校实行二级管理,增强管理效能。学校管理的层级越多,内耗就越大,直接的管理最好;团队管理的单位越小,效能就越大,小的就是好的。该校从2013年开始尝试从多级管理向二级管理过渡,实行了“校中校式”二级管理改革,先实行校→专业部制二级管理,后实行校→分校制二级管理,分校成为了相对独立的实体机构,享有充分的办学自主权,包括人权、财权、物权、事权。同时承担招生、就业、教学、教育、服务、管理、评价等责任。责权利统一,增强了管理效能。

  教师实施聘任制,激发工作积极性。有人说,教师管理最好的办法就是聘任制,因校定编,因事设岗,因岗定责,因责定薪,全员聘任,双向选择。经过聘任,实现了“干与不干不一样”“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最好的管理者进入了干部队伍,最优秀的教师站在了讲台上,最好的服务者深入到了服务一线,虽然元素没变,但是结构一变,“石墨”变成了“金刚石”。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实现了能量的最大化。

  进行系列荣誉称号评选,实施名师带动。学校分层实施荣誉称号系列评选,在骨干教师中评选“专家型教师”和“品牌教师”;在中青年教师中,评选“课改优秀教师”;在刚参加工作三年内的年青教师中,评选“希望之星”。享有在网站、校刊、广厦报宣传和在校园显著位置成为文化符号的政治待遇,同时享有每月800元、500元、300元、200元不等的“研学奖励”。每位获奖教师都要承担名师大讲堂、品牌教师公开课、优秀课改教师示范课、大地论坛主讲人、帮带年青教师、编写校本教材、组织学科教研活动等责任。荣誉称号系列分别有评选细则,每年一评,人数逐年增长,连续获评奖励累加。系列评选机制,发挥了“先进引领,典型示范”作用,带动了教师队伍的整体进步。  

  文化铸魂 彰显特色教育

  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根本,学校是文化传承的主导力量,没有文化的学校一定不是个好学校。该校文化建设的基本思路是:文化符号外显,文化理念内化,制度文化入心,实现“以文化人”,“为了山河更壮美,为了诗意的安居”,是建设行业的理想,也是赤峰建工人的职业理想。

  赤峰建筑工程学校培养的1万人,带动了赤峰市10万建筑大军,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该校培养的1.2万全日制毕业生中,有8%左右的人走上了企业的管理层,成为企业的董事长、总经理和项目经理,年收入几百万元至上千万元,成为了商界领袖;有30%左右的人成为企业的技术中坚力量,年收入30-50万元以上,成为蓝领精英;有60%左右的人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和高级技工,年收入10万元左右,成为建设共和国大厦的基石。为此,希望我们的毕业生将来能成为“蓝领精英、商界领袖、精神贵族、共和国基石”。

  在校期间学生的培养目标是什么呢?该校表述为:能生存、会生活、有教养。这一目标怎么落实呢?该校构建了大师引领的专业技能课+才艺素养课+文化修养课的“三类课”课程体例。专业技能课的策略是“以技立身”,让学生掌握一技之长,能生存;才艺素养课的策略是“以艺养德”,培养学生一项终生受用的体育爱好和才艺特长,能审美,会生活;文化修养课的策略是“以文化人”,让学生有文化底蕴,有教养。

  每门课该校都选了大师作为学术导师,艺术导师韩美林,亲笔题写了校名;文化导师冯其庸,题写了“启功书院”牌匾;文化导师周国平来校访问,他的书免费作为该校的校本教材;专业导师贝聿铭,准备给该校题写校训。

  职业学校有技术固然重要,但是归根结底,还是要培养“完整的人”的,不是培养只有技术,不会生活、没有文化的“工具人”。只有这样才能冲破阶层固化的藩篱,创享尊严、高贵、幸福的人生。职业学校招收的大都是“三困生”,“贫困生”“学困生”“家庭教育困境生”,他们或多或少都有点自卑,有的甚至是自暴自弃,所以设置了校园警语:让孩子们抬起头来走路,挺起脊梁做人,学习改变命运,技能成就人生。

  “以文化人”的另一个重要措施就是建设书香校园,“读书——从狭隘走向广阔”是该校书香校园的符号,理想中的校园应该是“书声朗朗、笑声朗朗、歌声朗朗”,学校应该是书院,该校选择了教师阅读书目60本和学生阅读书目60本,每天两节课读书时间,学生每月要读一本书,在校期间读够20本书,听够20场报告,让学生成为完整的人。

  “大学之道,企业精神,国际视野,建筑品牌”是学校的文化表述,大学之道就是大师之道,就是大仁之道,大爱之道;企业精神就是精细管理的精神,精益求精的精神;国际视野,是说不能短视,短视是视力,看不到的才是视野,视野要宽广、博大、超前;建筑品牌是学校的主打品牌,是赤峰建工的根基。

  韩美林题写的校名,校徽,置于主楼行知楼顶端。是一个建筑的“建”字的变体,代表建筑学校,变为圆形,代表天圆地方,体现“为了山河更壮美,为了人们诗意地安居”的信仰,当中的“聿”字,即是学术导师贝聿铭的名字,亦是古代的“笔”,借指要“有文化”。   

  启功书院 书香校园

  “赤峰启功书院”,是全国唯一一家独立的启功书院,国学大师冯其庸先生亲笔题写“启功书院”匾额。书院内,有以启功先生的号命名的“坚净书社”,有以冯其庸先生的号命名的“宽堂学堂”,有以王澍先生的名命名的“雨润书屋”,有“美林艺术研学室”、“周国平读书室”,存藏他们的书籍、作品和音像资料等,让师生读他们的传记,学他们的事迹,走他们的道路,让大师的精神和思想,成为师生仰望的星空。

  启功先生的亲属张景怀先生说,像赤峰启功书院、像赤峰建筑工程学校这样对启老重感情的较多,但把启老的文化和精神弘扬到这种程度,养育后人的不多,你们做的是功德无量的事,很让我感动。他欣然为启功书院捐赠了启老的书法作品和著作。他说:“启先生的作品放在这里,一定能更好地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大师墨宝,价值连城,成为赤峰启功书院的镇院之宝。

  学校充分发挥启功书院的文化资源优势,见大师,请名人。著名哲学家、作家、学者周国平,著名散文家鲍尔吉·原野,冯其庸先生的学生、原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副院长叶君远,著名教育专家肖川,著名散文家红孩,赤峰学院党委副书记、红山文化学者于建设,特级教师徐安德、丁榕等近30位学者名人先后来校讲学,举办大地讲坛。请当地名师讲学做课。让本校教师作专题报告,打造教师团队,让他们既是经师,又成人师。学大师、成名师。

  根据职校学生特点,编写校本教材《学会感恩》、《诗意人生贝聿铭》、《为了山河更壮美》、《尊严·高贵·幸福》、《天空·大地·河流·花朵》、《仰望星空》等,深受师生、家长和社会的好评。启功书院副院长申国君编著的校本教材《冯其庸画传》,得到了冯老的认可,已由中华书局出版,发行全国。

  启功书院,正在成为一座高品位的文化殿堂,一个高境界的精神坐标。周国平先生评价赤峰建工:“一个技术学校,这样重视人文教育、艺术教育,引导师生读书,全国少有,很让我感动。”一个家长深有感触地说:没想到一个职业学校,能办到这样有文化。

微信二维码

欢迎关注

品牌与评价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欢迎关注

品牌与评价公众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