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下中国的启迪与借鉴

发布时间:2015-02-09点击率:500

 2015年中纪委推荐的第一本书叫《历史的教训》,认为这是“值得静下心来,细细品味的作品”。为什么要推荐这本书?我想,还是希望从历史看今天,为今天找路子,这对当下的中国,有着启迪与借鉴的作用。

  《历史的教训》的作者是美国著名学者威尔·杜兰特夫妇。杜兰特在西方世界声名显赫,他和胡适都是大哲学家杜威的学生。这本书是他们夫妇长期读史、治史经验的积累与萃取,是他们对花了50年时间写就的《世界文明史》的注解,浓缩了11卷《世界文明史》的精华。全书通过提纲挈领的线条,勾勒出历史与人类生活各方面的关系,详细说明了地理条件、经济状况、种族优劣、人类本性、盛衰定律、生物进化等在历史中所扮演的角色,并总结出历史留给人们的巨大精神遗产。

  历史证明,人性是改变国运的一种力量。杜兰特讲解了人类社会的战争、腐败、风气不良以及种种罪恶,分析了人性中的缺陷,说明腐败现象在人类社会上已经存在了很长的历史。腐败虽然有着复杂多样的原因,但深层的原因却主要是根植于人性,根植于人性中的消极层面,比如自私、贪婪、欲望、好色、妒忌、攀比等等,而人性变化得缓慢,则可能导致了腐败现象十分顽固,人类社会难以在短期内将其彻底铲除。人类文明史上的腐败、贪污、贿赂延绵不绝,并影响了社会风气、风尚,即说明了这个问题。这也让我们想到当下反腐工作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

  道德有一种塑造社会的力量,但道德规范不是一成不变。杜兰特认为,在狩猎时代,生存能力取决于孔武之人,好斗、残暴、贪婪和性能力都是让种群得以存续的优势。所以今天人们眼中的罪恶,很可能不是人类堕落时留下的耻辱标记,而是过去美德的遗迹。即使到了文明昌盛的现代,国家之间的战争也仍然与个人竞争有着相同的原因:贪婪、骄傲,对霸主地位和资源的欲求。区别仅在于今天的个人受制于道德和法律,国家则无此约束,故而纵观人类历史,兵连祸接,几乎无日无之。所以,要牢记历史的经验、教训与警示,因为历史才是最好的老师。

  作为毕生治史的收官之作,杜兰特用高度浓缩的语言表达了自己的历史观。如,“社会的基础,不在于人的理想,而在于人性。人性的构成上可以改写国家的构成。”又如,“因为人类热爱自由,而在一个社会里,个人的自由是需要某些行为规范约束的,所以约束是自由的基本条件;把自由搞成绝对的,它就会在混乱中死去。”对此,季羡林先生这样评价:“因为它具有独立而深刻的见解,字里行间充满了一个哲学家的真知灼见。我要特别指出《历史的教训》,集中表达了杜兰特博士对文明史的独到见解。”

  书名《历史的教训》隐含鉴古知今的寓意,其中许多教训都是历史经验的总结,通过格言、定律式的语言高度概括呈现出来。杜兰特并不满足于单纯分析各个因素与历史的关系,他真正的目的是,通过前面的内容,思考一个宏大主题:“真有进步吗?”“因为我们生来就有更丰富的文化遗产,生来便处在一个更高的平台上,知识和艺术积累的增加,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基础和支撑。”也就是说,进步不可能脱离开历史,不可能存在与历史决裂的进步,历史的借鉴作用和意义,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杜兰特夫妇不但是历史学家,也是文学大家,有着下笔“常可与诗媲美”的美誉。他们曾预言:“中国很可能将会比美国富有,很可能将会与古代中国一样,在繁荣和艺术的生活方面,居于领导世界的地位。”他们观察的角度提醒我们,应当重视从广阔的历史、世界以及多学科视角,看待人类社会的文明演进,以及很多的具体现象,包括腐败和反腐败。所以,《历史的教训》值得我们仔细阅读,并进行深入的思考!

微信二维码

欢迎关注

品牌与评价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欢迎关注

品牌与评价公众号

返回顶部